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再驳:本来是佛

2017-04-30 09:08:23

  当下,社会上流行着1种本来是佛的观点。为此,本人陆续发表了两篇驳斥文章,引发了剧烈争辩。同时,随着辩论的深入,本来是佛这个论点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也发现为其辩解论据的不堪1击。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剖析这个观点,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首先是有人把这个观点中的可能性解读成了事实——
  
  现实当中如果有人想成为科学家,可以通过努力而成为科学家;有人想成为富人,通过努力可成为富人;有人寻求自由摆脱,通过不懈努力,终究成为摆脱者(圣贤)等等。都在说明1个问题: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需要经过付出和努力才能够实现。如果不付诸行动,理想就成了空想。恰恰当下就有人怀着这样的空想,不单单为自己实现着成佛梦,并且将这类毛病的认知广泛宣扬,影响着他人。他们背背着事实和规律,非要把成佛的可能说成事实,即“本来是佛”。却没有想过,将理想强行解读成了现实,并且强烈执著,反而会影响成佛可能性的实现。赵本山的小品做梦中彩竟认真,平空安排反欠债,不正是对这类说法的1种讽刺吗。
  
  就像1个穷人通过努力有成为富人的可能,如果在没有成为富人之前就说:我本来就是富人。因此而停止了奋斗,那末成为富人的可能就会成为泡影。不论穷人说的多么坚定,事实上依然是穷人。恰恰这类掩耳盗铃的自我安慰就是成为富人的障碍。1粒种子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但不能说种子就是大树。
  
  世界之大,在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诸多机会和可能。但是资源和条件的利用,需要人类去开发创造,机会需要人类本身掌控。大自然不专属于人类,更不会专属于某个人。人类只是利用大自然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
  
  人类只有创造了成果,才能享受成果。比如:自然中蕴涵着组成高楼大厦的所有物资元素,但是不能说自然就是高楼大厦,也不能说高楼大厦本来就有。只有从中提取所需物资元素、建造出高楼大厦,才能供人类享用。一样是在说明:可能不等于事实。
  
  这个观点只强调结果,而忽视进程——
  
  人类每个理想的实现,无不渗透着成功者的辛酸与汗水;每项科研成果的获得,无不是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获得;每次革命成功果实的获得,无不是革命者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巨大牺牲和奉献换来的。如果没有进程,理想就不能成为现实。就像1粒种子,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如果没有进程,仍然是种子,永久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成佛也是1个长时间修证的进程,特别是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是必经阶段。如果没有这个进程,就不可能终究成绩佛果。并且作为智力成果,不像物资财富可以直接给予和使用。佛对宇宙人生的透彻认知,和对真幻虚实的明辨和掌控,是需要众生去学习并身体力行,真正变成自己的营养,才能在本身产生作用。否则就不会真正受益。
  
  人们常说:欲速则不达。捷径可以寻觅,但是不能背背规律和事实。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事实是最好的反驳——
  
  如果说众生本来是佛,那末现实就应当人人圣贤,处处净土,世界1片和谐而美好。可现实并不是如此,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类观点的荒诞性。
  
  还有人自认为悟了,悟到“众生本来是佛”,固然自己也是佛。并且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表面上给人的感觉非常坚定且不容质疑。事实却让人不敢苟同。在旁观者看来,他的表现非常简单而愚痴。执著“本来是佛”不放,高谈阔论,说着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话,极力躲避不同见解而言其他。当提出不同观点加以质疑,不但不接受,还随意扣帽子或任意定性。只管说而不论是否正确,甚么心都见,就不见责任心。即便这样还以“佛”自居,以“师”出现。恰恰这些自以为是“佛”的人,用自打耳光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本来是佛”的谬论!
  
  这类观点是要把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
  
  佛是认知透彻美满的智慧生命;佛是结果,是心灵当中诸多美德种子最完善的进化结果。并且这个成果专属于佛所有,它不属于任何众生。佛缔造净土世界进而成为净土的主人。即便众生通过修行、符合条件进入佛的世界,也不能成为主人。任何想把圣人的修行成果据为己有的想法都是天真幼稚的空想!
  
  可是当下就有这样的人,非要把他人的修行成果说成是自己的,而且眼中只有这个果。他们认为造物(佛、道、上帝等)最大,就想与造物合1,认为与造物合1,自己就是造物了。这就像1个人认为天地最大,却妄图把天地据为己有1样天真可笑!这无异于画饼充饥,而且不自量力。
  
  人只有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才会心安理得。否则心如何能安?当下人们贪大求快,由此致使的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等等不良现象产生,就是由这类不健康心态所致使。教训可谓惨重,代价可谓巨大。
  
  这个观点的危害性极大——
  
  如果说本来是佛,就等于说人可以坐享其成,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多此1举。
  
  如果说本来是佛,那末就不需要修。而自称“大觉者”的潘麟公然说:没有修行,只有认同。潘麟认为:佛不是修成,而是本来就有。至于说甚么是佛,知道与否都没有关系,只要认同就能够。既然如此,就更不需要修,连认同都是过剩。由于修与不修佛都在,也就无所谓善恶、美丑,放纵又何妨?如果这样的人多了,社会不就大乱了吗!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耸人听闻!历史上的邪教组织对社会和人心酿成的巨大伤害,就是邪知邪见的盛行和漫延所致使。
  
  这类观点可以中断众生向上进取的动力。
  
  做为众生本身没有摆脱,还有疑惑烦恼,如果相信这类观点停止修行,就会中断向上进取的动力,这样就把成佛的可能性失去,把自由摆脱的机会放弃。就等于说种子没有生根发芽或虽生根发芽,但没有开花结果,就停止输送营养,胎死腹中或半路夭折的悲剧就上演了!这是典型的诛心!是致命的误导!这类杀生是最根本,也最完全的!!同时这类误导的恶业也最大。众生虽有1颗向上的心,却走了1条向下的路,多么可叹、可悲!!!
  
  这个观点容易让人精神出现问题。
  
  如果有人痴迷地相信本来是佛,就有可能凭想象产生幻觉,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但其本人其实不知道这是病态,误认为幻像是真实。称之为幻是由于想像出自头脑,而不是源于心。是幻终有幻灭的1天。到头来竹栏打水1场空!
  
  接下来分析1下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
  
  为证明“本来是佛”观点的正确性,支持者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比喻。比如:矿中藏金、云遮月、乞丐不知己是富翁、平民不知己是国王、绳子当做蛇等等。
  
  现在我们就拿几例来讲明1下,看是不是恰当。
  
  1、矿石能提取金子,但是不能把矿叫作金。恰恰这个比喻说明:宇宙中蕴涵着美好,但不是纯洁的美好。只有提取出美好,才能表现出美好。所以这个比喻恰正是对“本来是佛”观点的最有力反驳!
  
  2、国王是相对臣民而言,1个国家不可能人人都是国王,但是都有成为国王的可能。否则没有臣民的国王还能称其为国王吗?
  
  3、以云遮月来讲明佛的智慧被遮蔽,这不荒唐吗?有甚么能遮蔽无量的佛光和智慧呢?否则还能叫无量吗!岂不自相矛盾。所以说这些比喻都是经不起斟酌和检验的狡辩论据,都没法证明这个观点。
  
  有的用宝珠和电来讲明“本来佛”的存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比喻有效的条件:所说是事实。否则就没有实际意义。把假想当做事实,那是掩耳盗铃!
  
  有的说:凡心狂歇,本来佛自然显现。有的说:只要无念,本来面目(佛或道)就显现。有的说:由于自我意识的周密封闭,而使佛的作用不能体现等等。都是在说佛的智慧有局限,还能被凡心、意识影响控制。果真如此,学佛就没成心义。如此自相矛盾,实在是缺少严谨!
  
  还有人以经典或祖师大德所说作为根据来讲明问题。佛经是铂来品,在由梵向汉转化的进程中经历了翻译、皇权干预、与本土文化融会等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典已不能照搬照抄。况且佛教的传播史已有2千多年,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佛法真义不可避免会被逐步扭曲,以正信和实证的态度,去伪存真,才是明智之举。
  
  祖师大德的话可以拿来讲明问题,但需要正确解读。提出质疑其实不是要否定祖师大德的境地和所说的话,而是避免误导。
  
  比如:有人拿6祖大师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1物,何处惹尘埃。)来证明本来是佛的观点。这个偈子是6祖本身真实境地的体现,但其实不是所有众生都具有这样的境地。如果没有到达那样的境地,就拿来用,并经常挂在嘴边,那就是妄语。“8风吹不动,1屁过江来”的教训不能不吸取。
  
  6祖推出的顿悟法门直接从修心入手,可谓快速捷径。从心入手,不等于心肠就已纯净美满。6祖并没有说:众生本来美满,众生本来是佛。可后人却敢这么说,多么胆大妄为!而且为转嫁责任还推托于佛说或高僧大德说。如此不负责任,已不是简单的歪曲圣义问题,而是做人的品质问题。
  
  佛陀彻悟后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图执著不能证得。说的多么清楚明了——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只因妄图执著障碍了成佛可能性的实现。现实中恰恰有人只把第1句拿来,做为本来是佛的证据,而把后半句疏忽掉。是不严谨,还是故意如此?不管如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有人为掩盖这个观点的缺点,故弄玄虚,常以“最上乘”、“1般人听不懂”、“之乎者也”等等来迷惑人。宁可把人说胡涂,也不允许发现问题。就像1个人发现本身缺点,不但不去面对,而且还极力掩盖,这样的态度怎能进步!
  
  还有1种观点认为:由于人的分别,所以才产生了种种不同。如果不分别,即便是佛与众生也没有不同。这类观点把不分别视为不辨别,大错而特措。
  
  不论从事物存在的事实,还是作用效果,和表现来看,即便不分别,事物也存在着实质性差别。比如:真谛与错误,真实与虚幻、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等。精华与糟粕并存,但不能把糟粕叫做精华。难道还能把地狱叫净土?恰恰只有分别,才能辨明实质,做到有效取舍和掌控。
  
  如果不分别,就不能区分真谛与错误、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等。这样1来,正义就不能得到伸张;邪恶就不能得到制裁;歪理邪说就会泛滥;邪教就会危害人类。对善行美好不能支持宏扬,对劣行丑陋无动于中,难道这就是不分别?
  
  不论人生、社会实践、和修行都需要正确理论作为指点,否则就会背道而驰。不明因果规律,就不能做到有效掌控,从而趋利避害;不明真幻虚实,就不能做到自若掌控,就会执著迷失。
  
  如果没有对事物本质的透彻认识和对真幻虚实的明辨和自若掌控,就说不分别,那是妄语。就像1个舵手在不清楚目标航线和是不是存在潜伏危险的情况下,就说可以自由航行了。多么无知而可笑!
  
  把智慧光芒同等地照耀每个众生,把慈悲同等无分别地遍及所有众生。这样的不分别是圣人的胸怀和境地。
  
  有人则以出世间为理由为此观点辩解。却不知,真实的道理是在任何领域都是经得起检验的,不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能说得通。如果连世间都说不通,何谈出世间!难道说经不起检验的道理也能较真理?陆游的两句诗很值得鉴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未加验证的理论不要轻易去说,但可以通过讨论加以辩明澄清。否则1字之差,天地之别!
  
  还有这样1种奇怪现象,有人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却以没有印证为由而谢绝接受。敢问1句:释迦和老子没有人印证,人们为何会相信呢?如果他们所讲的道理经不起斟酌和检验;如果他们的思想不通透、不成体系,既不符合逻辑,又自相矛盾;如果他们所说的道理不能指点社会和人生,不能给社会和众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人们会相信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谛不怕检验!
  
  人要想完善和提升自己,就需要有1种胸怀能听取不同的声音,接纳不同的见解。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完善提升的进程中实现自我的净化。
  
  见多,才能识广。博学多闻,才不至于失去机会。但是不求实证地迷信、盲信,和不加辨别地盲目排挤或否定都是不可取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观点实在是经不起检验,并且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瑕疵,是不管如何都不能自圆其说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它的危害性巨大而且深远!!!(本人微信:holy9900)
  
  本人曾发表的帖子——
  
  《驳斥:本来是佛》1文发表以后
  
  也谈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
  
  潘麟的生命观
  
  这样的极乐害了多少人
  
  质疑:没有修行,只有认同
  
  应以甚么样的态度对待经典?
  
  驳斥:本来是佛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