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保险

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在哪里

2017-05-07 20:22:34
英国《金融时报》刊载了“影子银行”系列报导,第1篇文章说的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文章转达出很强的危机感、忧愁感。但中国的影子银行所孕育的真正风险不是什么时候引爆系统性金融危机,而是其爆发情势是区域性的,但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全部金融体系,其危害虽是慢性的,但仍然很大。

  从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直到今天,余波未断,遗祸未消。致使这次可记入人类金融史的大危机的因素很多,其中美国的“影子银行”被列为罪魁罪魁之1。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问题成为世界问题,中国的“胡蝶”翅膀正在以各种方式搅动世界,固然也有让欧美国家忌惮的“影子银行”问题。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刊载了“影子银行”系列报导,开篇说的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文章转达出很强的危机感,非常惧怕中国的“影子银行”走出中国,像美国1样,将世界经济带入低谷。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这样的忧愁足以在大多数欧美国家引发共鸣。

  中式和美式“影子银行”

  在由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我们就已关注“影子银行”问题,最近几年来,这个话题在国内金融界热度1直很高。大部份人都对此表示忧愁,特别是有激愤者说,中国的“影子银行”是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定时炸|弹。

  但针对英国《金融时报》的言论,1些学者则表示,中国的“影子银行”虽然值得关注,但绝没有到影响他人“幸福生活”的地步。个中缘由则是,1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并没有游离于监管的视野以外,2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其实不和世界接轨。因此,即便有问题,这个问题也只在内部爆发,而不会伤及无辜。更何况,“影子银行”实际上对中国经济是有好处的。

  从标准的“影子银行”定义看,中美影子银行之间的区分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金融业中,资本市场发达,直接融资范围占比高,其“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主要依托资产证券化市场。而中国长时间以来间接融资发达,“影子银行”依托银行业发展,从业务形态上看,是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复制和衍生。由于资本市场过于滞后,“影子银行”很难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

  那些感觉中国的“影子银行”所孕育的潜伏风险尚在可控范畴的说法,则是看到这个银行与传统银行体系紧密相连,国家可以通过对传统的银行体系实行监管,隔山打牛,牢牢捉住“影子银行”的尾巴,避免其恶性扩大,引发系统性风险。

  风险是隐性而非显性

  我们长时间以来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分析,习惯于关注其范围、与传统银行体系的关系和其运行方式,而忽视其对全部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

  从范围上看,中国的“影子银行”范围其实较发达国家水平要低,从其与传统银行体系关系看,其问题也其实不严重,与银行直接相干的“影子银行”,是其发售的各类理财产品。虽然其中鱼龙混杂,蕴藏风险,但斟酌到中国的银行具有可以无穷依赖的国家信誉,通过银行的理财产品这条途径终究引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最少在眼下还不大。或说,即便有风险的苗头,国家也有能力将其瞬间扑灭。从“影子银行”的运行方式看,其主要涉足的领域是类信贷业务,这类业务杠杆率低,期限错配较少。比如理财产品、信托类和股权类的金融产品1般都要对应到具体资产,不会出现“不知道自己买的甚么而承当终究风险”(固然,这类情况目前已在1些金融产品中出现,只是还未大面积铺开)的情况。而且哪怕是那些资产池理财产品,监管部门规定活动性资产的最低配置比例,最少从传统银行体系流出的信贷资产,绝不会成为金融业不稳定因子。

  以上分析明显是针对“影子银行”显性的系统风险进行分析,但想认识到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业的负面影响,绝不能仅仅从“影子银行”风险能不能爆发、什么时候爆发和破坏力多大上看,其风险实际上是区域性的和长时间性的,终究会严重侵害全部金融体系。这样的风险虽然不容易被感觉到,但很像慢性毒|药,终究也能产生巨大的毒害。

  中国的“影子银行”源于金融体系结构性长时间失衡——银行信贷占比太高,而显性和无形的从业门坎太高,使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业始终以1个“极特殊”行业身份,将其潜伏的进入者和业内竞争者拒之门外。也能够说,“影子银行”的产生和扩大是迅速突起的民营经济,对过于滞后的金融业的1种“逆袭”。

  如果我们始终关注“影子银行”是不是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是不是引发传统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实际上反应出1种观念上的停滞和行动上的守旧。即便影子银行本身缺少系统,而传统的金融体系可以设置高强度的防火墙,将风险挡在门外,但在1个可大、可小的地区仍然能够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温州地区的金融危机就是1个典型例子),为控制这类风险分散,国家必定要动用传统金融体系内的资源,而这类地区性风险也就因此而转嫁进传统金融体系当中。固然,这类风险由于仅仅触及1个小范围的地区,不会引发全国性的风险,短时间内会令人掉以轻心,但如果被动防御,这类风险会积淀下来,终究构成的恶果也是相当可忧的,其必定羁绊住金融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为“影子银行”正名

  因得不到传统银行的哺养,而长时间营养不良的中小企业应当感谢“影子银行”,由于它的存在使这些企业度过很多艰巨的时光。长时间承受着负利率,及股市低迷的民间资本也应当感谢“影子银行”,正是它的存在,使民间资本找到前途。明显,这样的感谢很无奈。看到“影子银行”的好处,但它的狰狞面目也是非常清晰的。各地爆发的非法集资案件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很多案件到案发后,才发现已积重难返,致使很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在中国,“影子银行”引发的问题本质上是民间资本缺少前途引发的。当前,治理“影子银行”的问题只有从重新构建中国的金融体系入手,为民间资本寻觅可靠、可信和规范的投资平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融资渠道,才能把“影子银行真正疏导到良性运行的轨道上。既不能仅看到“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不能仅看到“影子银行”身上的“坏孩子”本性。为其正名,也就是要承认它存在的公道性,并严加“管束”。但要发挥市场的功能,也就是构建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用对资本市场管理的方式,束缚“影子银行”吸收来的资金,疏导其流入实体经济,才能使其阔别泡沫经济,避免其成为经济波动的渊薮。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