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纺织行业不是夕阳产业 正与多科技技术跨界融合

2017-01-30 23:09:53
综观全球工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每次变革到来、新格局构成之前,在每次新产业、新转型、新增长出现或到来之际,都会伴随着1些行业衰落或被“误解”情况的出现。这些行业不是被不负责任地人为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就是会被舆论导向绝不留情地扔进“淘汰落后”的行列当中。

  现今,我们正处在1个急速变化的时期,这类“急变”在带给我们茫然、不适的同时,也送给了我们冷静和机遇。

  综观全球工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每次变革到来、新格局构成之前,在每次新产业、新转型、新增长出现或到来之际,都会伴随着1些行业衰落或被“误解”情况的出现。这些行业不是被不负责任地人为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就是会被舆论导向绝不留情地扔进“淘汰落后”的行列当中。

  犹如春夏秋冬自然轮回1样,某些工业行业随着时光的推动,会不断加入新的时尚和科技元素,并赋予它新的“灵魂和内核”,而这些行业也必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曙光。

  几10年来,中国纺织既经历过发展的高潮,也跋涉过发展的低谷。从最初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科技和时尚融会、穿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的转变,中国纺织经历了很多坎曲折坷,起起落落,也曾屡次被误解,即使是现在,中国纺织也依然在许多方面被误解着。


纺织行业不是夕阳产业 正与多科技技术跨界融合0.jpg

  误解1:夕阳产业、落后产业

  曾几什么时候,有这样1种看法,认为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落后产业,远不如汽车电子等行业对国家经济的支持作用,有些地方还提出要限期淘汰1些纺织企业;国内各地的银行负责人大多也不看好纺织行业,认为纺织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不敢给纺织企业贷款。事实上,纺织业为我国的GDP做出了或仍在做侧重要贡献。且不说建国初纺织行业在全部国家工业的领军地位。即使是当下,在全国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纺织行业的发展仍好过钢铁、水泥等行业。统计局数据表明,1~4月,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总额较2015年同期实现了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6.8%,好过6.5%的全国平均水平。

  其实,关于纺织行业究竟是不是夕阳产业的争辩由来已久。那末,到底甚么是夕阳产业?传统行业1定是夕阳产业吗?

  目前,比较大众的定义是,所谓夕阳产业是指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1种形象称呼。夕阳产业跟产品生命周期有关,有些产品技术已成熟,连续创新趋于枯竭,市场饱和,产品趋于同质性,竞争剧烈,利润很低。根据这个定义,仿佛纺织行业和夕阳产业的某些特点是吻合的。

  但世界纺织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仍在继续前进,虽然中国纺织发展的历程经过很多起起伏伏,但不管生存环境如何卑劣,只要给1点儿阳光,就能够再次迎来生机,走向光辉、灿烂。10几年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起步阶段的时候,经济学界包括企业本身测算的结果是,如果人民币升值5%,全行业就会亏损,纺织业就有面临倒闭的风险。但是我们人民币升值早就超过了这个比例,而我们并没有倒闭。当初加入WTO的时候,好多企业说,依照WTO规则,纺织行业会面临“垮台”的风险,但结果是,我们不但没有“垮台”,相反,发展更好了。

  大家都知道,与夕阳产业相对的是朝阳产业。事实上,许多朝阳企业升起的时候,就进入了其步入夕阳产业倒计时的状态。1个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既不是由这个行业出现的前后时间而定;也不是由某些专家而定;更不是由产业的高低档次而定。它是由市场而定,只要有市场,有可延续的市场,它就是朝阳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产业其实不同等于夕阳产业,比如,胶卷行业虽然比纺织产业发展的要晚,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用胶卷的人愈来愈少了,胶卷行业正在消失,应当说它是1个夕阳产业。再比如,几年前被人们称为高科技朝阳产业的多晶硅产业,忽然之间也变成了衰败产业。而有着几百年发展历史的纺织行业不但没有灭亡,代表世界技术发展方向的美国,最近几年来还提出了重振美国纺织业的口号。

  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纺织行业既不是夕阳产业,也不是落后产业。这个行业正在凭仗高科技与诸多领域实现融会。

纺织行业不是夕阳产业 正与多科技技术跨界融合1.jpg

  误解2: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

  在许多人的眼里,纺织行业1直是1个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也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作为1个传统产业,在人们心中,纺织品更多担当的还是蔽体御寒的作用。却不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多学科科技的不断渗透和融会,纺织行业已成为或正在成为“科技和时尚融会、穿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

  纺织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已由来已久。且不说汉朝金缕玉衣即便在现今的科技条件下也难以实现复制,更不论汉唐霓裳在如今技术条件下也难以实现超出。即便在当下的中国,纺织技术发展也已获得了很大成绩,产生了很大变革。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装备智能化、产品功能化、纺纱技术化等几个方面。

  装备智能化

  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首先表现在纺织机械的智能化方面。比如,山东华兴纺织团体已建成的智能化纺纱生产线采取了全球首套无人编织袋包装输送系统,从络筒机取纱、输送、品种辨认、机器人卸纱、堆垛、机械手拆垛、配重挑选,到自动套袋、编织袋自动成包、自动贴标、自动码垛、自动入库、自动出库,全部流程无任何人工直接参与,是真实的无人智能包装输送系统,生产效力提高了36%。

  大生团体投资1.6亿元建设的国家级“数字化纺纱车间”通过“E系统”,工作人员便可对生产中的装备运转、质量数据,乃至温湿度调理、自动照明实现实时监控、远程监测。据测算,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万锭用工只需要15人,与本来普通车间的40人标准相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为提高。

  山东鲁泰纺织股分有限公司引进的世界最早进的自动穿筘机每分钟可自动穿筘140根纱线,工作效力是人工的8.6倍,1台装备便可净节俭30多人。公司与康平纳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出全国首台套年产10000吨全自动筒子、经轴、纱染色系统,实现了纱线经轴的中控染色、智能配送。

  产品功能化

  美国近两年以来推出了1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比如,美国马尔登纺织公司开发出1种可以通过微纤维和锂电池,自动产生热量的织物;Northface公司推出小型锂电池为能源的高科技外套,衣服温度可以用调理器调剂;麻省理工大学军人纳米科技学院也计划于下月开始研制可以防弹、防毒气、自动疗伤、根据现场环境变换色彩的兵士制服。

  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的以光纤和传统织纱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可广泛利用于信号标志、安全警示和卡车后部的后蓬布。

  日本富士纺织公司研制出1种含有特殊化学物资的布料,可以帮助人们摄取逐日所需维生素C。韩国服装企业推出超强漂浮纺织品,只要用300这样的纺织品,体重130千克的人就能够在水中轻松地漂浮起来。

  纺纱技术化

  2013年,广东溢达纺织公司的研发团队攻克了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研制出700英支的纱线,比当时最细的纱线还要细212%,不但创下了全球最细纱线的记录并保持至今,而且由于没有先例,如何鉴定700英支纱线还1度难倒了第3方检测机构。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由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带领山东如意科技团体和西安工程大学科研人员用时3年共同完成。该技术被称为“如意纺”,即想用甚么样的纤维就用甚么样的纤维纺,想纺多少纱支就纺多少纱支,可以任意组合。实现了纺纱理论、纺纱装备、纺纱技术、配套技术的4个突破,同时还实现了超高支、低支高纺、资源充分利用、多种原料组合、节能降耗5大创新。

  误解3:市场空间消失、竞争力减弱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产品也已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不论是国防兵工、还是健康医疗;不论是交通、安全,还是体育、文娱等方面都有了利用。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

  纺粘熔喷医卫用非织造布可提高产品的“3抗”等性能;经编疝气修补网、软组织修补材料、针织结构人造血管等产品已进入利用或临床实验阶段。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

  袋式除尘技术使细颗粒粉尘排放浓度小10mg/m³,乃至到达超净排放标准,滤袋寿命到达4年以上;燃煤电厂袋式除尘技术利用比例由10%增长到25%,垃圾燃烧袋式除尘利用比例达100%;水过滤纺织材料及膜材料组件已大量利用于污水、废水和循环用水处理系统。

  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

  双向加糙防滑复合膜的开发,使南水北调工程提高了工程质量和速度;高强度丙纶土工布的研制,提高了土工材料在碱性土壤环境下的持久耐化学性能;宽幅聚酯长丝纺粘非织造胎基产品提高了防水材料的生产效力和工程质量,并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阻燃高强经编聚酯格栅提高了煤矿支护系统效力和作业面的安全性;带有光纤传感器和监控系统的智能土工材料,可提供土壤加固、结构安全监控和预警等1体化功能解决方案。

  交通工具用纺织品

  国产芳纶蜂窝芯材批量利用于高速列车和大飞机项目;车用芳纶管路系统、安全气囊布、安全带等产品实现了国产化;高性能连续纤维和长、短丝增强热塑热固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日趋发挥重要作用;非织造车用内饰材料替换了传统机织和针织内饰面料,具有更加良好的性价比;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于车内填充减震隔音材料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

  新型消防服和抢险救济服性能到达国际先进水平;新1代高性能军警战训服具有多重防护性能;复合结构生物防护面料可有效禁止病毒侵入且透湿排汗性能持久;国产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可满足核生化防护服技术要求;高层住宅应急逃生、矿山救济、海洋工程等高性能绳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结构增强用纺织品

  半刚性电池帆板经编材料,为“天宫1号”卫星大幅减重;玻纤和碳纤复合材料减轻了风电叶片重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大直径高压软体输、储管罐已用于国防兵工和应急抢险;大飞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实现批量化生产;碳纤维复合芯材导线在输电线路中得以广泛利用。

纺织行业不是夕阳产业 正与多科技技术跨界融合2.jpg

  误解4:发展空间小、没有前程

  当前,纺织行业的产能出现了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国内企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很多企业感觉经济运行情况其实不能尽如人意:中国纺织的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行业创新转型的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正在减弱,行业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正在遭到各种因素的挤压。

  但事实上并不是完全如此,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新1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农业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到达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这10大领域中许多项目又是和纺织行业紧密相干的。

  先进纺织材料

  高端产业用纺织品:2020年实现可吸收缝合线、血液透析材料的自主产业化,部份替换国外进口产品;满足热、生化、静电、辐射等功能防护要求;高温过滤、水过滤产品性能满足各利用领域要求;土工材料满足复杂地质环境施工要求。

  功能纺织新材料:2020年,阻燃极限氧指数﹥32,无熔滴,滴水分散时间﹤1s,能耗下降20%。2025年高端产品基本实现自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2020年国产高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到达9级,实现在汽车、高技术轮船等领域的范围利用;力争在2025年前,结合国产大飞机的研发进程,航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份关键部件获得CAAC/FAA/EASA等适航认证。

  高性能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2025年国产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到达9级。建立统1标准的高性能纤维材料技术体系,攻克系列化高性能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展开与国产高性能纤维相匹配的复合材料基体材料、设计技术、成型工艺、性能表征、利用验证及回收再利用等研究,确珍重大设备需求。

  新1代生物医用材料

 再生医学产品:研制出5~10种利用于骨、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高端再生医学产品年产范围50亿元。

  功能性植/参与产品:开发出5~10项利用于血汗管、人工关节、种植牙、视觉恢复等临床医治的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功能性植/参与产品年产范围30亿元。

  医用原材料:实现重要原材料的国产化,支持量大面广的医用耗材、渗透膜、可降解器械等产品,实现年产范围30亿元。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可控超材料与设备:实现特定频段内电磁波从吸波与透波的可控转换,或将特定频段内的吸波或透波转换为辐射电磁波。

  仿生生物粘附调控与分离材料:实现长效抗海洋生物粘附(3年,低于5%),环境无毒害;实现高效的粘附调控富集分离99%以上;取得2~3种长效仿生抗海洋生物粘附的涂层材料及仿生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

  柔性智能材料与可穿着装备:实现柔性仿生智能材料“卷对卷”的生产,实现电磁可调、智能传感、0~360°任意曲折、与人体兼容。

  从上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纺织行业不但不是夕阳产业、落后产业,而且它正在实现与多学科科技的跨界融会,这也说明纺织行业是1个与时俱进的行业,未来纺织行业的前景仍然很广阔。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