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财经国家周刊王云辉

2020-11-19 11:02:50

中国互联普及至今,接入市场大多数的恩怨、沉浮与矛盾,背后都与间结算有关。围绕这1核心命题的争议之多,矛盾之烈,讨论者之众,远超其他产业问题

文/《财经国家周刊》 王云辉

中国互联接入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清洗”正在拉开大幕。

“到今天为止,铁通的带宽出口已中断41Gbps,占铁通所有带宽的近20%。”9月17日,一位铁通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而据《财经国家周刊》获得的一份铁通内部文件,从8月12日至9月9日,短短27天内,仅广东铁通就爆发了37477件用户投诉,38443用户拒绝缴费,并已有28210用户面临退。

在这场行业震动中,除铁通外,还有多家厂商“受伤”,震动波及的互联用户或将超过1000万用户。

中国电信是震源所在。

2010年8月上旬,中国电信下发内部文件要求,各省公司对高带宽和专线接入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外,清算所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风暴至此展开,至今未止。

运营商内部人士认为,中国电信希望借助既定行业法规打击弱势运营商和广电,增加竞争对手的运营本钱,从而终究稳固本身的宽带市场。

“黑白名单”

与其他电信业务一样,互联也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用户互相访问会产生流量,当用户访问其他络,产生的流量就需要彼此结算,以弥补建设络和提供服务的成本。此时,谁向谁结算,结算多少钱,是关键问题。

目前,国内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骨干间直联,2是通过NAP点互联,三是通过第三方接入。但无论那一种方式,都要产生间结算。依照工信部规定,为补偿中国电信和联通的骨干投资,络结算方式为其他运营商向它们单向结算。

“向中国电信结算其实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中国电信现在把单向结算变成了打击竞争对手的核武器。”一位运营商人士说。

依照工信部规定,目前有两种间结算方式,1是通过国家交换中心节点互联,其他络以1000元/月/M的价格结算;二是各络与中国电信或联通直接接入,结算费用自行协商。

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国电信却设立了“黑白名单”,予以差别定价。

《财经国家周刊》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中国电信对45M以上的互联专线接入划分了两类用户,一类是联通、铁通、移动3家基础运营商,和教育、长城宽带两家全国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直接受理业务。另外,中信络和广电机构所属单位这两家地域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审批后才可受理协议。除了上述用户外的其他用户属于第二类,中国电信省级公司可直接受理业务,但也要进行价格管控,避免为第一类用户提供转接。

一位运营商人士透露,中国电信给两类用户的待遇差异巨大。第一类用户的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月以上,第二类用户的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42万元/G/月。一位IDC厂商负责人透露,在一些地区,2类客户向中国电信购买带宽的价格乃至低达10万元/G/月。

“中国电信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制定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结算标准,抬高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本钱,从而遏制竞争对手的宽带业务发展,维持本身的垄断地位。”一位地方运营商人士表示。

这一价格令其他运营商难以接受。

“如果依照中国电信要求的结算标准,即使不斟酌发展和保护用户的成本,除所有的宽带业务收入,铁通每一年还要再掏6亿元,才能支付向中国电信缴纳的结算费用。”上述铁通内部人士说,根据国资委最新公布的国资委央企2009年运营情况,铁通2009年营业收入80.4亿元,利润总额8.9亿元,而如果全部依照中国电信要求的110万元/G/月标准,铁通仅间结算费用,一年就要向中国电信支付逾30亿元。

铁通的窘境并不是特例,其他弱势运营商也面临一样“赔本打工”的尴尬局面。

但由于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65%的内容资源及主要的国际出口带宽都集中在中国电信手中,间互联总流量中有83%流经中国电信络,弱势运营商与中国电信的间结算不可避免。

清洗“流量穿透”

尽管如此,弱势运营商依然找到了一线生机:一些公司在中国电信购买带宽后,其实不自己使用,而是转手卖给铁通、广电等弱势运营商赚取差价。尽管如此,弱势运营商获得接入带宽的价格仍远低于中国电信的结算标准,常常能低至30万元/G/月甚至更多。

在业内,这条路径被称为“流量穿透”,正是中国电信此次铁腕斩断的“清洗目标”。

对“流量穿透”,中国电信一直高度抵制。在此前一份内部材料中,中国电信认为,“竞争对手千方百计各地询价,以多种方式低价接入电信骨干,目的是降低成本使其在宽带市场有降价空间”,并估算当时“流量穿透”使竞争对手单个用户平均成本可下落25元/月。”

除此之外,业内通行的潜规则是,强势运营商会不时对弱势运营商的直接接入“做手脚”,下降其用户体验,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流量穿透”以后,弱势运营商得以绕开这一关卡。

有意思的是,虽然多年来中国电信一直严防死守,但各地的“流量穿透”却并未消失,乃至有不断增长之势。

“关键原因在于局部利益。”一位电信内部人士透露,对于电信的地方公司来说,清算流量会影响业务范围和事迹,而且在很多转手倒卖带宽公司的背后,隐现着电信内部员工的影子,所以始终屡清不绝。“此外,由于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流量穿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从小打小闹变成有组织的大规模穿透。弱势运营商往往是A省被中国电信卡流量,就立刻调剂路由,利用流量穿透从B省跨省疏通流量。”

“通过第三方迂回接入中国电信,已经是弱势运营商的普遍行动。”这位人士透露,互联流量最大,用户最为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是流量穿透最密集的地方,也成为中国电信此次清查和打击的重点区域。

“比如广东,过去大半个月来已经至少有10家公司被中断络接入。”一位广东运营商人士透露。

在此次“大清洗”中,大量互联用户也遭到池鱼之殃。

据业内人士泄漏,从8月初中国电信开始清理至今,联通、铁通、中移动、长城宽带乃至地方广电机构等互联接入厂商,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用户投诉、退量大幅增加,且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矛盾在不断激化。

强硬的背后

与以往清理“流量穿透”相比,中国电信此次态度强硬,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要动真格了”。

在内部通知中,中国电信集团要求,各省公司要按要求自查自纠,查实违规接入立即清退并向集团公司报备,不得以其他理由拖延整改。为避免地方公司由于事迹或利益搞小动作,中国电信还要求各省对其他省的异常流量进行举报,由集团核查后严肃处理。

此外,中国电信还出台了严厉的惩罚标准:一旦查实,首月加倍扣减违规省级公司业务收入100万元,此后每个月按100万元递增扣减业务收入。

“明显,中国电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以高压政策清洗‘内鬼’。”不愿具名的运营商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伴随三融会渐进,手握内容和播控资源的广电系统将由散兵游勇整合为集团军,这令中国电信感到压力,这是促使中国电信下决心加大清算力度的关键原因。

2008年的电信重组以后,3大运营商已逐步形成相对错位的竞争格局。中移动在稳步发展TD同时,深耕2G用户,积极推动LTE,整体策略是以守为攻;联通则凭仗WCDMA的标准优势,借势iPhone发力3G,其目标重在抢夺移动高端市场;而手握宽带优势资源、CDMA产业链却相对较弱的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市场更多是以守待攻,目标是以宽带市场为突破点,以全业务整合的方式对局其他运营商。

这意味着,宽带业务的成败已成中国电信存亡之命脉。

在宽带市场,中移动和联通并不构成威逼,蓄势待发的广电却有可能直接威胁中国电信腹地。

业内人士分析说,由于广电运营商拥有直达用户家中的全国有线电视络,有能力突破中国电信对驻地的天然封锁,以较低价格向用户提供高带宽接入;同时,在三融会大势下,全国各地的300多家广电运营商有望整合为一家全国范围的“第四运营商”,从而逐渐摆脱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向个人、家庭乃至集团客户提供宽带服务。

就在不久前,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公然场合透露,广电总局正在抓紧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络公司,组建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已报中央批准。而依照广电总局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计划,到2015年建设规模化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络,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将达到100M,足以与中国电信正面对决。

但是,只要单向结算政策不变,即便广电络建成,依然绕不开中国电信和联通。所以,中国电信此次清理第三方接入,也被业内人士视作封堵广电反击通路的未雨绸缪之举。

间结算政策待调

“依照现有政策,‘流量穿透’的行为确实属于违规,但问题在于,多年前出台的政策已经与当前市场情况有所脱节。”在采访中,多位运营商人士及专家表示。

自中国互联普及至今,接入市场大多数的恩怨、沉浮与矛盾,背后都与间结算有关。围绕这一核心命题的争议之多,矛盾之烈,讨论者之众,远超其他产业问题。

2001年,信产部首次出台间结算办法。尔后数年,该办法一直遭到质疑。反对者认为,单向结算意味着,弱势运营商不但要为内用户访问强势运营商的内容付费,还要为强势运营商使用自身内容服务买单,这有失公平。此外,间结算的本钱和费率如何肯定,也成为争议焦点。

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信产部三度修改间结算办法过程中,都只是对间结算费用等细节问题进行调整,单向结算的游戏规则一直保存。

“更无奈的是,即使每次只是细节修改,都是有弱势运营商的牺牲代价才得以推动。”一名互联运营商人士说。

一个例子是,2006年7月,在基础运营商中首家拿到全国连锁吧经营牌照的联通壮士断臂,全面关停旗下吧一度超过2500家的联通苑业务;同年,铁通在6个省市的连锁吧业务也全部关闭。两公司关停吧业务的原因,都是不堪当时的中国电信和通打击。

此事引发巨大震动,次年,信产部再度修改间结算办法,结算资费从最高220万/G/月,下降到100万元/G/月,这也是屡次修改中,变动最大的一次。

3年之后,随着互联接入本钱的下降,100万元/G/月的价格再次变得高高在上。

“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期待政府再一次调整间结算政策。”一名运营商人士呼吁说,虽然对改变结算方式不抱期望,但如果能下调互联交换中心结算价格,并由政府协调主导运营商与弱势运营商直联结算价格下调至公道区间,对弱势运营商来讲,也已算是满意结果。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便政府只是允许‘流量穿透’,也能避免弱势运营商被逼上末路。”该人士说。

相干报导:

联通固宽带用户达4376万 电信达5833万

低价宽带接入乱象丛生 运营商收钱后失踪

中国电信清理关闭未备案站13万

.tag-editor {text-align: right;font-size: 12px;color: #717171;}.tag {float: left;}.tag a {margin-right: 10px;color: #0B3B8C;}

肺部玻璃结节化验确定良恶性
孩子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昆明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儿童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止咳化痰药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