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散文故事 >> 老公

中國國際互認校準和測量能力居全球第四、亞洲第一

2018-12-12 14:01:42
中国国际互认校准和测量能力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刘长忠)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20日在北京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在长度、温度、电学等国际单位重新定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20日是第19個世界計量日。當日在北京舉行的“5·20”世界計量日活動上,張茅表示,計量發展“進”無止境。當前,特別需要梳理計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各個領域的計量潛力。計量是全社會的事情,需要各有關部門、地方、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 他说,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履行好计量的政府监管职能,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又要利用好计量的技术优势,正确引导和服务企业,为企业降本增效、优质生产提供高质量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 张茅称,历史上,每一次计量单位制演进,都直接或间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米制公约”的签署,有力支撑了工业化进程。“秒”和“米”的量子化变革,催生了激光测长技术,成就了数万亿美元的卫星导航定位市场,推动了信息技术、精密科技、纳米材料、装备制造、太空探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中国将抓住这次国际计量变革的重大机遇,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计量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量子化时代的中国计量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国际单位制量子化演进”,蕴含着时代的变迁、计量的变革。1875年5月20日,法、俄、德等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并确立以实物基准向各国传递量值的基本计量制度,包括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电流、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等7个基本单位的国际计量单位制逐步建立,为其后100多年世界各国测量量值的溯源和准确一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计量保障。 随着量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时间长度“秒”、长度单位“米”等逐步由实物基准转变为量子基准,也带动其他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变革,不断催生蓬勃的科技革命。(完)广东易利发
保定喷洒车
厦门白板磁粒品牌大全
阻垢剂厂家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